x

月嫂用奶粉(月嫂奶粉太浓)

yyzn 多幸福爱婴网

1. 月嫂奶粉太浓

平时月嫂带孩子的时侯,初为人母的你要时刻观察学习月嫂带孩子(包括喂奶粉、换尿不湿,陪哄睡着等)方式方法,一个月子30天,至少你自己要(像月嫂那样)亲自带10天以上,让宝宝既适应月嫂,也适应你(这个生母)。免得月嫂(工作一个月结束)离开你家后,谁也哄不住宝宝。

2. 宝宝奶粉太浓

奶粉冲浓了加一点温水稀释一下就好,

不要将错就错给孩子喝冲浓了的奶粉,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腹泻上火等等不良反应。很多妈妈习惯将奶冲得浓一点,比如6勺奶粉应该冲180毫升水,只加150毫升,这是很危险的。婴幼儿肾脏不成熟,饮食中钙、镁等矿物质的摄入含量和结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,奶粉过浓会导致元素摄入超标,促使结石形成。而且有些孩子可能还会因为不耐受而出现腹泻。

3. 月嫂 奶粉

现在的月嫂都用奶瓶去给幼小的婴儿喂奶,一夜不知道起来多少次照顾小孩子。喂奶换尿布湿,有时真睡不了几小时的觉,月嫂真的好辛苦,有时还不被主人理解。

4. 月嫂喂奶粉过饱

因为孩子刚出生最不好带,月嫂多给孩子吃奶粉,孩子吃饱了就会很快睡着,她就可以抽空休息一下了!奶粉比较好冲,几分钟就弄好了

5. 月嫂为啥都爱给加奶粉

做月嫂理由一:替你和家人起夜

新生儿都按需哺乳,半夜起来个三四次很正常,如果值夜班的是宝爸、奶奶、外婆,甚至是宝妈自己,那多半是撑不了几天就劳累过度了

理由一:替你和家人起夜

新生儿都按需哺乳,半夜起来个三四次很正常,如果值夜班的是宝爸、奶奶、外婆,甚至是宝妈自己,那多半是撑不了几天就劳累过度了,月嫂替家里人把晚上值班的任务给担当了,一家人都能轻松些。

理由二:帮你下奶催乳

按自然科学,大部分产妇有足够的母乳哺育自己的宝宝,母乳也胜过其他任何代替品,但为什么最近十几年母乳喂养比率反而下降呢?除了奶粉商家的过度宣传外,更多的是新爸新妈们没有掌握母乳喂养的正确技术,导致母乳喂养在开始阶段就失败了!真正职业的月嫂通常能协助指导宝妈正确成功的下奶和母乳喂养。

理由三:为你做正确的月子餐

职业月嫂都经过专门培训考核,能给产后体质虚弱的产妇做正确又有利于身体恢复、哺乳所需的月子餐和点心,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妈,更需要正确的月子餐点,因为直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。

理由四:指导你形体恢复

职业月嫂专门学习过产后保健操、乳房护理等技能,而且,经过实践证明,这些方法简单远比那些昂贵的所谓产后修复美容项目有效得多,也少吃苦头,在家做好就能有效改善产后恢复。

理由五:能正确科学的护理宝宝

黄疸怎么预防和减低?怎样避免湿疹?怎么避免宝宝溢奶等等,专业月嫂当然得心应手,家人边学习边做,最后可能还是手忙脚乱。

理由六:建立宝宝好习惯

哺乳姿势对不对?夜奶规律如何养成?睡眠习惯如何培养?一个专业的月嫂培养宝宝的习惯,始终会比家人成功率高得多。

理由七:学到正确宝宝护理技术

通过1-3个月的专业月嫂服务,家人完全可以了解科学护理和育儿的基本技能知识,从此为后续的护理照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

理由八:减少家庭矛盾

使唤婆婆不习惯,让自己妈照顾又怕婆婆更不开心,使唤老公又担心影响工作,还会被婆婆挤眼,本来其乐融融,但一家人会被谁更信任,谁做得更好搞得矛盾起伏。

理由8:让产妇享受到做妈妈的幸福

月嫂基本上都是当过妈的职业人,知道宝妈的苦楚,懂得新妈妈的心思。月嫂可以陪伴、安慰宝妈,还会贴心地给宝妈an摩,让她们放松身体和心灵,享受做妈妈的幸福。

理由9:这是一份很高的收人来源,也是一份责任。

理由10: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,所以得好好的努力,再努力做好这份工作。

6. 月嫂奶粉太浓怎么办

我家宝宝冲奶粉的水温是55摄氏度,冲奶粉温度烫一点优点如下:1.奶粉好溶解。有一段时间因为天气热,我把宝宝充奶粉水温调到45摄氏度,比平时降低10度,结果奶瓶上会有一些白色小点,后来又调到55度,奶粉充分溶解了,奶瓶上就没有白色小点。

2.宝宝喝奶速度比较慢,奶容易凉,水温烫点不容易奶太凉。但是冲奶粉水温不宜太高,太高会破坏奶粉的成分,太烫也不能给宝宝喝,不然会烫到宝宝。个人建议奶粉水温控制在55度刚好。

7. 奶粉太浓太稀

1、奶粉和水的比例应参照奶粉外包装上的说明。奶粉过稠或者过稀都不好。 按照国际惯例,默认比例是一平勺奶粉兑30ml水。 冲奶粉的水温不宜过高,开水冲是不对的。

2、奶粉和水的比例应参照奶粉外包装上的说明。奶粉过稠或者过稀都不好。 如果没写,那么按照国际惯例,默认比例是一平勺奶粉兑30ml水。

3、冲奶粉的水温不宜过高,开水冲是不对的,一般用40-60℃的温开水冲调。 也切忌先加奶粉后加水,因为那样子奶粉容易粘在瓶底,摇不开。正确的冲调方法是将定量的40℃~60℃的温开水倒入奶瓶内,再加入适当比例的奶粉。一般在30ml水中加入一平勺奶粉,摇匀即可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