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保洁员的肺炎护理措施
一、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
(一)门急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二)住院病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三)手术部(室)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四)消化内镜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五)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六)儿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七)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八)眼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九)耳鼻喉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十)口腔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十一)医技科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(十二)血液净化中心(室)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
一、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
(一)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应遵循《医院隔离技术规》(WS/T311-2009)和《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(第一版)》(国卫办医函〔2020〕65号)的要求。
(二)医疗机构应进行个人防护全员培训,提高防护意识,熟练掌握新冠肺炎防治基本知识、方法与技能。规范消毒、隔离和防护工作;储备质量合格、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。
(三)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。发热门诊、隔离留观区、隔离病区设置三区两通道及缓冲间,有条件的可设置负压病房;普通病区设置过渡病房(室),收治待排查患者。
(四)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标准预防措施,严格落实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》要求,做好诊区、病区(房)的通风管理,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,具体如下:
1.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、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,戴清洁手套,脱手套后洗手。
2.可能受到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等喷溅时,戴护目镜/防护面屏、穿防渗隔离衣。
3.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,戴医用外科口罩。
(五)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,根据接诊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,参照《医院隔离技术规》(WS/T311)选择强化接触传播、飞沫传播和/或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,严格落实戴医用外科口罩/医用防护口罩、戴乳胶手套等隔离要求。
(六)在新冠肺炎流行中高风险地区,按照接触新冠肺炎风险,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增加飞沫隔离、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。在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,增加空气隔离防护措施。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,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选择防护用品,并根据风险评估适当调整,做到以下防护:
1.一级防护:预检分诊点,普通急诊留观区,门诊,普通病区,重症监护病房,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,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,隔离病区的潜在污染区工作人员,以及进行普通患者手术,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,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外的安保、保洁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;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:医用外科口罩、一次性工作帽、工作服、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。
2.二级防护: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内,隔离重症病区,疑似及确诊患者影像检查及检验,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、清点及清洗时,疑似及确诊患者转运、陪检、尸体处置时,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,新冠核酸检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。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:医用防护口罩、护目镜或防护面屏、一次性工作帽、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、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、鞋套等。
3.三级防护: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、手术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可采用三级防护;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尸体解剖时采用三级防护。三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: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、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、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、鞋套等。
(七)正确使用防护用品,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。医用外科口罩、医用防护口罩、护目镜、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。
(八)按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》要求实施手卫生,戴手套前应当洗手,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。
(九)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(二级防护)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。
1.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
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,有条件的可以更换刷手衣裤、换工作鞋袜,认真洗手后依次戴一次性帽子、医用防护口罩、穿防护服、一次性隔离衣、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、手套(2副)、鞋套。
2.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
(1)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,进入第一脱摘区,手卫生后,依次脱摘防护面屏或护目镜、一次性隔离衣、鞋套、外层手套分置于专用容器中,之后手卫生。
(2)在第二脱摘区脱去医用防护服、内层手套、靴套,手卫生后,脱去医用防护口罩、一次性帽子,手卫生后,换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清洁区。
(3)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。
(4)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、医用防护口罩、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。
(5)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,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。
(十)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。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器械、器具应当按照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》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。
二、清洁与消毒指引
(一)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
1.遵循原则
严格遵循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》(GB15982-2012)《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》(GB 27952-2020)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》(WS/T 367-2016)《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》(WS/T 512-2012)《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》(联防联控机制综发〔2020〕195号)等文件要求。
2.感染防控要点
(1)加强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,消除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。
(2)按照单元化操作的原则,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。
(3)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,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,应先去污,再实施消毒;消毒可选用500mg/L含氯消毒液,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。
(4)物体表面擦拭宜采用有效消毒湿巾,也可使用超细纤维抹布;地面清洁消毒宜使用超细纤维地布;清洁工具做到分区使用(如采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的可统一使用),保持清洁工具清洁与干燥,宜集中机械热力清洗、消毒与干燥。使用过的或污染的保洁工具未经有效复用处理,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,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。
(5)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。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次/天,中高风险区域至少2次/天;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。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。
3.终末清洁与消毒
(1)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,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,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。
(2)应有序实施以“床单元”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,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,先清洁、后消毒,从上到下,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,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。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,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,方可搬离。
(3)消毒可选用500mg/L含氯消毒液,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;有明显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。
(4)必要时可采取强化的终末消毒措施,即可以在上述清洁与消毒措施基础上,采用过氧化氢汽(气)化/雾化消毒,或紫外线辐照设备消毒,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方法,按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消毒。
4.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物体表面、地面的清洁与消毒
(1)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时,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,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、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,消毒可选用1000mg/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分钟,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。如为留观病房则每日消毒不得少于2次。
(2)有可见污染物时,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,再用1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/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,作用30分钟;或使用具有吸附消毒一次性完成的消毒物品。
(3)保持环境清洁、整齐。
5.注意事项
(1)遵循“五要、六不”原则。“五要”,即:隔离病区要进行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;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;高频接触的门把手、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;垃圾、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;要做好个人手卫生。“六不”,即: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;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;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;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;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;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。合理使用消毒剂,科学规范采取消毒措施,同时避免过度消毒。
(2)使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,消毒剂的使用剂量、作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参考产品使用说明。
(3)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,特别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,对人体也有刺激,配制消毒液、实施环境清洁消毒措施时,应做好个人防护。
2. 新冠肺炎医院保洁人员管理制度
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。针对近日关注较多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费用等问题,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。这位负责人表示,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,能够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源、迅速锁定管控目标、有效切断传播途径,是落实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的有效手段。
3. 新型肺炎医院保洁人员培训
严格医务人员分类管理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和转运急救等机构,对参与相关工作的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。
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医务、后勤、护工、保洁、安保等人员的防护要求。
对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监测,保持人员相对固定,非必要不与医院其他科室人员接触,严格控制活动范围,避免外出和聚集活动。
加强对发热门诊保安、保洁人员的管理,实行集中居住并相对独立,且不得与医院其他人员混住。要加强重点科室的环境消杀、物体表面消毒。
4. 医院保洁员新冠肺炎培训ppt
根据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的要求,公司就防疫工作通告如下。一,从某月某日开始,所有职工进入公司大门时,必须出示健康码,并测量体温,合格者方能进入公司。
二,所有外来人员进入公司,除出示健康码和侧量体温外,还必须出示行程码,显示黄码和红码的不得进入。
5. 保洁员的肺炎护理措施有哪些
一般会被研判为密接。
还要看与阳性业主在时间上、空间上有多大交集,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研判,被研判为密接者一般也要隔离,是集中还是居家隔离由当地进行确定,家属也会研判为次密接,按当地防控政策一般是居家隔离。
6. 保洁员的肺炎护理措施怎么写
一、核心课程
(一)法律法规类
相关法律法规类的培训内容如下: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及其实施细则;
2. 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及其实施细则;
3. 《生物安全管理条例》;
4. 《艾滋病防治条例》;
5. 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;
6. 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》;
7. 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》;
8. 《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》;
9. 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》;
10. 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》;
11. 《消毒管理办法》;
12. 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》;
13. 《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》;
14. 其它医院感染管理与传染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文
(二)标准
相关卫生标准的培训内容如下:
1. 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;
2. GB 1598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;
3. GB 15982—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;
4.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;
5. GB 14934—1994食(饮)具消毒卫生标准;
6. WS 310.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Ⅰ部分:管理规范;
7. WS 310.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:清洗消毒及灭茵技术操作规范;
8. WS 310.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: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规范;
9. WS 506—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茵技术操作规范;
10. WS 507—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;
11. WS/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;
12. WS/T 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;
13. WS/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;
14. WS/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;
15. WS/T 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;
16. WS/T 524—2016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;
17. WS/T 525—2016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指南
18. WS/T 50—2016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
19. WS/T 50—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;
20. WS/T 51—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;
21. WS/T 51—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;
22. WS/T 51—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;
23. WS/T 59—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;
24. WS/T 59—2018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;
25. GBZ/T 213—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;
26.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八版);
27.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(第二版);
28. 其它医院感染管理和新冠肺炎院感防控相关标准、规范和文件等。
(三)医学教科书
医学教科书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材:
1. 医院感染管理学;
2. 临床医院感染学;
3. 医院感染学;
4. 临床微生物学;
5. 医院流行病学;
6. 临床免疫学;
7. 消毒学;
8. 医院管理学等。
二、其他相关专业课程
根据所从事岗位需求可选择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,如管理学、统计学、高级流行病学、分子生物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等。